中级会员
 
威望- 0 点
贡献- 30 次
走币- 153 枚
|
人到老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哪里才是最好的归宿?
许多人会以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和儿女同住,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才是最好的归宿。
在几千年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下,比及老了和儿女同住养老就成了许多老年人心中的期望。
但是,随着独生子女这一代父母的逐渐变老,更多的子女不喜欢和父母同住,况且“一个锅里摸勺子”总会有抵牾,因此也有许多父母选择去养老院养老。
与儿女同住和去养老院养老,哪种养老方式会更好呢?
76岁的何大爷在失去老伴后,先后在儿子家住过,也去养老院住过,他逢人就感慨地说:住养老院和儿子家真的各有各的利弊,我现在才知道人老了后最好归宿在哪里。

何大爷年轻时候生活一直很幸福的,他转业后到了一家不错的单位,因为文笔好、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很快就成为办公室主任。
何大爷的妻子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又能干,俩人婚后很快就有了儿子何胜。
何大爷和妻子响应招呼生了儿子后就领了独生子女证,双方父母都劝他们再生一个,一是孩子有个伴未来他们老了也多个孩子养老。
何大爷和妻子却以为孩子辅导好才是重点,一个孝顺的孩子顶过多个不省心的儿女,而且一个孩子家庭负担也不重,还能把更多精神用在儿子的辅导上。
在何大爷老两口的经心培育下,儿子果然没让他们失望,成为眷属里唯一的研究生,让老两口体面里子都有了。
何大爷在妻子的鼎力大举支持下工作上也顺风顺水,成为兄弟姐妹中第一家买车买房的家庭,何大爷负责赚钱养家,家务活和家里的人情往来都是妻子打理。两口子男主外女主内,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惬意。
何大爷的老伴退休后帮儿子带大了孙子,期待何大爷退休后,老两口就随处游山玩水,生活的得很幸福。
何大爷每个月退休金6000多,老伴3000多块钱,加上家里房子的租金,老两口吃喝不愁,不但每个月给孙子一笔生活费,也会帮儿子还一部分贷款,加上儿子和儿媳妇的收入也不低,儿子媳妇对老两口尊重又孝顺,老两口的生活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在何大爷68岁那年,老伴却因为突发肺栓塞去世,何大爷和老伴相亲相爱几十年,老伴的离世让他一下就病倒了。
住院期间,儿子和媳妇都全力以赴的在床前伺候和照顾何大爷,同病房的病友都羡慕他有孝顺的儿子和媳妇,也正是因为儿子和媳妇的照顾和抚慰,何大爷走出了失去老伴的伤心。
何大爷出院后看着空荡荡的家,以为哪里都有老伴的影子,心里总是非常的难过,他提出去儿子家住,省得自己总是睹物思人。
儿子和儿媳妇绝不犹豫的就同意了,儿媳妇特意把孙子住的南向房间腾出来给何大爷住,让孙子住到了北卧。
何大爷以为不忍心,孙子却安慰他说:爷爷,你就放心住,我妈妈说要孝顺您的。何大爷听了很感动,以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儿媳妇和儿子对何大爷照顾得都很周到,新衣服新鞋子、何大爷爱吃的水果,儿媳妇从不消何大爷说话就给置办返来,让何大爷在老朋友和老邻人眼前很有体面。
在儿子家住了半年后何大爷开始以为不自在了。
儿子单位忙,一个月里有半个月在出差,其他时间加班加点是常事,孙子也开始读高中住校,每个周末回家也是忙着去念补习班。
白天家里就剩下何大爷一个人,他就去楼下和邻人下棋、打牌。一开始何大爷和邻人们相处的也很融洽,时间久了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下棋打牌也会因为一些琐事争喧华情绪,何大爷逐步的就不肯意扎堆了,自己窝在家里看电视。
晚上儿媳妇有时候需要加班大概出去和闺蜜逛街、有时候也会回娘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儿子出差加班时何大爷经常也就一个人在家,儿子和儿媳妇告诉何大爷自己不肯意做饭就去楼下小餐馆用饭。
何大爷年轻时候就是妻子照顾生活,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总是出去吃也不是个办法,他很快就吃腻了周边的饭店。
儿媳妇纵然下班回家也总是吃点水果不吃正餐,儿媳妇有时候也给何大爷点个外卖,但是何大爷以为外卖油腻不合胃口,想要让儿媳妇天天给自己做饭,又欠盛情思开口。
而且儿媳妇在家也和他没有太多的交换,经常自己一个人在房间刷手机、追剧,只有儿子在家时何大爷才以为家里有点烟火气。
但是儿子每次回家也是吃完饭就忙自己的事,儿子和儿媳妇感情好,经常在自己房间里有说有笑,让何大爷以为自己成了一个外人。
外人眼里何大爷和儿子媳妇一起生活很幸福,但是何大爷以为自己依旧很孤单,有种被儿子抛弃的感觉,但是他说了后别人却说他不知足,有福不会享,何大爷也就不再和别人说这些事。
厥后何大爷遇到本家一个亲戚,亲戚在养老院工作,在听了何大爷的诉苦后,亲戚发起他去自己工作的养老院养老,说养老院的情况好,有许多老年人在一起可以唱歌、跳舞、下棋、打牌、学书法绘画、还可以一起读书、还可以打乒乓球。
养老院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公道,因为是医养团结的养老院,不但有专业的护工另有各科医生可以随时问诊,有双人标间另有4人间,4人间4600多块钱,包罗了护工费和餐费。
亲戚说养老院往复去自由,不想住了可以随时脱离,亲戚还挖苦说在养老院说不定还会遇到自己的薄暮爱情。
何大爷心动了,他跟儿子和儿媳妇提出要去养老院住一段时间。
儿子和儿媳妇果断差别,说在家里住的好好的,如果他突然去养老院,外人肯定以为自己两口子不孝顺,儿子让何大爷为自己的名声思量下。
何大爷说这是自己愿意的,还说自己在儿子家住的各种不自在,何大爷说有亲戚在养老院也有照应,养老院里老人多,另有许多运动,最起码白天不会寥寂。
何大爷说,亲戚说养老院平日了也可以随时回家住很方便,如果儿子媳妇不放心可以随时去看他。
看着铁了心要去养老院的何大爷,儿子和儿媳妇无奈只好同意了,儿子给何大爷去办了住院手续。
住了一段时间后,何大爷以为养老院的各种好是亲戚给自己画的一张大饼。
养老院里许多老人都是老弱病残的,很少有像何大爷那样头脑非常清醒而且能自理的,有几个老人也是因为住的久了有自己的固定的老同伴,跟何大爷说话也是带着疏离。
护工一个人照顾8个老人,有什么需求也不能第一时间赶过来,有时候何大爷还会帮一个房间的老人端杯水喝。
最贫苦的就是早上起往复卫生间,原本在儿子家是双卫,儿子媳妇房间带卫生间,客堂的卫生间都是何大爷一个人用,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养老院就成了大问题:许多老人有便秘的弊端,在卫生间一坐就很长时间,而且气味极其难闻,何大爷有时候等不及就去隔壁房间接卫生间,但是有的老人却嫌弃他,甚至高声骂何大爷。
何大爷投诉给护工,护工也只能劝他别一般见地,因为有的老人脑子糊涂。
至于亲戚说的营养餐,何大爷很快就腻歪了,天天都是少油少盐清汤寡水的,对于无肉不欢的何大爷来说就是一种煎熬;天天的水果何大爷也看不上眼,原本在儿子家都是又大又新鲜,养老院的却是又小又单调。
尤其是晚上,有的老人不睡觉还要求开着灯,有的老人睡觉打呼、另有晚上睡不着就又喊又叫,让何大爷休息欠好,想白天补觉,探视的眷属来来往往根本睡不着。
没过3个月,何大爷就瘦了好几斤,两眼都熬出了黑眼圈,原本说好的各种娱乐运动虽然有,但是老年人各有各的脾气,经常小抵牾不绝,让何大爷更是失望。
大厅里一台电视,但是看哪个台更是人人有主见,个个不想让,有一天一个别的一个老人直接把电视节的遥控器藏了起来,护工们找了3天才在老人的褥子底下找出来。
何大爷住不下去了,就想脱离养老院,但是又觉的欠盛情思再回儿子家住,于是他决定搬回自己家住.
回家后,何大爷回到自己熟悉的情况,周围是原来的老朋友,脾气秉性也合得来,他跟着一帮老朋友打打太极、还到场小区了老年人业余京剧小组,天天晚上出门唱两嗓子也以为很滋润。
儿子和儿媳妇给何大爷请了个钟点工,天天中午去给他做饭、扫除卫生,3个小时100块钱按天结算,钟点工是通过街道先容的,都是同小区的相互也都知根知底。
厥后,有个钟点工刘大姐和何大爷相处的很融洽,儿子就让刘大姐做了住家保姆,何大爷有人作伴不至于孤单,儿子也不担心老父亲一个在家会不安全。
从何大爷的履历看,人到老年如何养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现在的独生子女时代,儿女要上班养家,独居老人住在儿女家白天依然免不了孤单寥寂。
父母子女住在一起久了,生活习惯的差别也会让相互之间产生抵牾,亲情会被生活的的琐事和争吵逐步地消耗殆尽。
养老院适合那些不能自理、没有感情诉求的老人,对于头脑清醒和没有康健问题的老人,养老院未必就是最佳选择,缺少了生活的烟火气。
最好就是自己有个家,儿女们能够常来探望,如果是独居老人可以请个保姆大概钟点工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人到老年,有个属于自己的家真的很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