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员
 
威望- 0 点
贡献- 28 次
走币- 171 枚
|
泉源:【阳泉日报】
桃河民风文化园
入冬以来寒意渐浓,有“都会后花圃”美称的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宽敞整洁的公路穿村而过。曦光树影间,桃河民风文化园、桃花源里公园、桃林高兴世界等美不胜收;连片的桃林中,树木棵棵挺拔,随风轻摇,恰似向游客报告着桃林沟村精彩的乡村振兴故事……
比年来,桃林沟村这个城郊村逐步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倾注了全村几代人的心血,桃林沟村不但是村民漂亮宜居的幸福故里,而且成了全市乡村振兴的“领跑者”。“生态宜居,只是村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个指标。在俺村,产业兴旺这驾‘马车’拉动了村民就业,让大伙儿富起来了;治理有效这驾‘马车’拉高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大伙儿更有归属感;乡风文明这驾‘马车’拉高了村民的素质,让大伙儿言行举止更文明。”回望来路,桃林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乃珠这样总结。
2022年11月13日,阳泉桃林润锦食品有限公司马铃薯雪花粉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这一天的到来,让现场见证第一批马铃薯雪花粉生产的桃林沟村村“两委”成员冲动不已。7000余平方米的厂房里,加工马铃薯雪花粉所需的设备整齐排列,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繁忙着。一个个圆滚滚的马铃薯,颠末除石、分拣、清洗、去皮、切片、冷却、蒸制、压泥、干燥等工序,酿成了色泽微黄、粉质细腻的马铃薯雪花粉。闻着干燥机周围弥漫着的淡淡香味,见证第一批马铃薯雪花粉“走”下生产线,桃林沟村党委副书记史鹏飞脸上袒露喜悦的神情。他说:“作为我们村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新板块,这个项目我们筹办了1年多。如今,项目顺利投产,不但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进一步优化了我们的产业结构。大略估算,生产设备开足马力的情况下我们一天能生产25吨马铃薯雪花粉,年产值约6000万元。未来,我们还将动员附近农户规模种植马铃薯,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马铃薯雪花粉加工项目顺利投产的同时,桃林沟村的其他产业也欣欣向荣、不停放大比力优势。阳泉万方商砼有限公司、市太阳石修建质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客源稳定、订单不停,在我市修建质料行业声名鹊起;通过筑巢引凤建起的桃林沟果蔬生意业务市场服务辐射周边住民20余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已成为我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以连片的桃林和苗木花卉种植基地为依托,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集桃河民风文化园、桃花源里公园、“桃林鹊桥”玻璃吊桥便是一体的桃林沟景区乡土味重、文化气息浓,吸引了大批游客,也拉动了农家乐、休闲餐吧、婚纱摄影等产业的发展……“脚步不绝才华赢得时机,这是我们产业振兴的法门。从一产、二产兴旺,到一二三产全面着花,是我们不懈奋斗的效果,更是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包管。”史鹏飞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村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村民的精力面目怎么样。这两年,人们能明显感觉到全村上下人心更齐、风气更正、动力更足,关键靠的是乡村治理。”李乃珠感慨道。
年末岁尾,桃林沟村办公室主任史清秀开始着手总结一年的工作,字里行间提到最多的就是乡村治理。史清秀说:“自治固本、法治健体、德治润心,‘三治融合’是我们村一直对峙的乡村治理履历。特别是全市开展抓党建促下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村‘两委’班子围绕‘党建引领下层治理’这条主线,夯实工作架构、理顺工作机制、强化网格治理,实施‘六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实发挥‘老余工作室’作用,引导村民学法守法用法,探索‘一章一约三体系’的自治机制,推动乡村治理越来越规范。”
如安在抓党建促下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践行为民初心?桃林沟村给出这样的答案:把提升群众得到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高标准动态相识村民需求,主动为村民提供资助,做更多实事、功德,让问题办理在下层、抵牾化解在下层。“前段时间郊区部分区域实施暂时静默管理,村里时刻关心我们的冷暖,为村民免费发放蔬菜、方便食品,还为有需要的村民代买药品。村民说话有人听,遇到难事有人管,大伙儿感到温暖而踏实,村落的凝聚力自然越来越高。”村民张瑜说。
乡村治,百姓安。桃林沟村高度重视乡村治理的同时还“刮”起了文明新风。比年来,桃林沟村对峙物质文明和精力文明一起抓,选准移风易俗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鼎力放肆提倡树家风、亮家训,完善村规民约,着力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紧盯村民文明素质养成,通过示范引领、模范动员,引导广大群众革除成规成规,使文明种子在乡乡村地生根。
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用餐、志愿服务……如今,在桃林沟村,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勤俭节流等成为村民的共识。村民史健培说,村里选树的典范都是邻里街坊,甚至尚有亲戚,村民长时间受身边模范的影响,村里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越来越浓,“村里组织义务劳动,许多人抢着干;家家户户传承好家风,人人争当文明人;康健向上的兴趣爱很多多少了、逢年过节时群众文化运动多了,村民的精气神儿不一样了,村里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强了”。
本文来自【阳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