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员
 
威望- 0 点
贡献- 33 次
走币- 167 枚
|
“啊,我的天,这树下竟然埋着人!”
1982年4月的一天,重庆市酉阳县龙潭镇邬家坡村的一位村民,正拿着铁锨在刨一株老泡桐树,没想到挖着挖着,竟挖出来一副铁镣。兴许是什么老物件?他好奇地伸手去拿,却牵出来一截森森白骨。
挖树挖出来白骨,将老农吓了一跳,随后他忍着恐惧哆哆嗦嗦的又看了一眼,才发现那副铁镣竟是生生地从白骨的脚踝处钉穿已往的,足足用了四颗长铆钉。
“是谁这么暴虐?铁镣钉在脚上该有多疼?他一定是死于非命!”
思量到这大概是一桩人命官司,这位村民不敢迟疑,立即向有关部分报了案。
而相关部分也非常重视,在颠末夜以继日的努力观察之后,不但破解了一桩48年前红智囊长的失踪之谜,也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悲壮汗青。

泡桐树下挖出义士遗骸
有农民在泡桐树下发现无名尸骨,接到报案,各人的第一感觉都是这是一桩凶杀案,然而,当工作人员研究了遗骨脚踝处的脚镣之后,却立即发现此案非同小可。
遗骨脚上的脚镣,也叫做“死脚镣”,这是当年蒋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暴虐刑具,而从法医判定的遗骨死亡时间来看,他极有大概是被蒋军抓到的革命义士!
因为遗骸的身份大概不简朴,当地政府因此请来了研究现代史的专家学者组建了专家团队,针对此案多方走访搜集证据,果断要弄清楚遗骸的详细身份,让义士得到应有的荣誉。

功夫不负有心人。颠末多次在附近乡村的走访观察,专家组竟然找到了一位当年的目击证人。此人名叫杨先富,当年他照旧一个小孩子,他说在1934年12月的一天早上,天气严寒,他途经邬家坡,曾亲眼瞥见几个国民党士兵抬着一张椅子,那把椅子上还绑着一个人,他们将他抬到了那株泡桐树下。
因为是战乱年代,即便是小孩子,也有着很高的警觉性,杨先富看到这一幕,立即吓得不敢吱声,因为畏惧被发现,他赶紧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躲在暗处偷偷察看。
随后他便看到,几个士兵将那人摁倒在了地上,他频频试图挣扎着站起来,但都因为身体虚弱寡不敌众,终究也没能够站起来。杨先富依稀听到他高声喊了几句什么,因为隔断远,也没有听太清楚,很快便传来了几声枪响。
枪声将杨先富吓得不敢动弹,他瑟缩着身体一直等了好久,才敢再伸出头去看,发现那几名士兵已经走了。
约摸着那些人应该已经走远了,杨先富才告急的跑已往检察情况,发现那人已经中弹身亡了。出于对他的同情与可怜,杨先富到乡村里去喊了几位村民,饱经战争之苦的村民,眼含热泪,将那具可怜的尸骨就地掩埋在了泡桐树下。
杨先富
时过境迁战乱又起,其时到场掩埋的几个村民,在解放后大多已不在人世,而杨先富其时年龄较小,很快也淡忘了这件事儿,以至于泡桐树下的机密,便一直被尘封在厚重的黄土之下。
杨先富的叙述,无疑更加肯定了死者义士的身份,但他毕竟是谁又为何会死在此处呢?
为了弄清楚死者的身份,专家组成员查阅了大量赤军时期的汗青资料,负责酉阳县党史的工作人员也积极到场进来。在对酉阳县党史的查阅中,各人发现了这样一件事:从1949年起,酉阳自治县委曾经多次组织人员观察,因为当年有一位在酉阳县到场过战斗的红智囊长失踪了,已经48年了,到如今也没有下落。
从时间所在以及身高等条件上来说,这具尸骨全都符合,他会是那位寻找了多年的失踪师长吗?
这位失踪的红智囊长,是赤军黔东独立师师长王光泽。
为了验证这具戴脚镣的尸骨,是否是王光泽师长的遗骸,专家组做了大量的判定工作,查阅相关的各种史料,法医也到场进来。颠末多方考据,才终于证实:这具戴脚镣的尸骨正是王光泽师长的遗骸!
遗骸的身份确认消息传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时在全国都引起了很大的惊动,这位饱经折磨的革命英烈,他的光辉事迹终于映入大众眼帘。

临危受命成为师长
1903年11月,王光泽出生于湖南省衡东县的一户贫农家庭,动荡的年月贫困的家庭,这一切都决定了,王光泽没有办法拥有良好的教导。
幼年时王光泽便体现出了超出凡人的聪慧,6岁时开始跟着同族的私塾先生王世亭读书,但仅仅只读了不到两年,就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束脩及书本费,而不得不辍学了。
辍学以后,他给田主家放过牛,厥后又跟着母舅学木匠。学了将近10年的木匠,19岁时,王光泽的一手木匠活儿便已经做得非常漂亮了。娘舅看王光泽已经能独挡一面混口饭吃了,便让他出师去自谋生路,于是王光泽便脱离了攸县的娘舅家,到茶陵县的腰陂镇,去做了一名木匠。

1926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海潮悄然来袭,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海潮中,年轻的王光泽怀着一腔热血,到场了工农运动。
他向导着腰陂镇上的工农群众,冲到了当地土豪开的杂货店内,占领杂货店以后,便将土豪靠剥削得来的产业都分给了当地的贫苦群众。
由于各种原因,大张旗鼓的大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王光泽只得暂时蛰伏起来,因为故乡呆不下去,他便仍旧在腰陂镇一带,一边做木工维持生活,一边从事革命运动。
1930年,王光泽到场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继承了腰陂镇的工会主席及赤卫队队长。常年在茶陵县从事革命运动,这使王光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从赤卫队队长,先后荣升赤卫连连长、县苏维埃保镳营营长、独立团团长等官职。
王光泽
厥后,王光泽所在的独立团被编入了湘赣赤军主力红六军团,他继承第五十三团团长。
从1930年11月5日开始,蒋介石对“苏区”不绝发动围剿作战,王光泽率团随军到场了多次反“围剿”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4年10月,中央赤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生存革命气力,赤军被迫举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之路。
大队伍要转移,自然要有人负责掩护与断后,党中央决定派遣红六军团来完成这个任务。而王光泽的第五十三团,就从属于红六军团的第十八师。
王光泽奉命,跟随红六军团转战千里,于10月26日到达了重庆市酉阳县。红六军团与贺龙带领的红二军团在此顺利会师,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
两军会师之后,便准备从贵州回到湘西,继续为中央赤军主力队伍做掩护。然而,两军在行进的过程中,却遭到了国民党部队和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造成进程迟钝,而守卫主力队伍的任务却是刻不容缓,时间告急。

为了使两军尽快赶赴湘西支援,于是中央决定,建立一个黔东独立师,负责留下来牵制对头,为两军的行进做掩护并举行断后。而王光泽与段苏权便是此次任务的负责人。
谁都知道,这是九死一生的困难任务,所有挑选出的战士,都具有不怕牺牲的敢死队精神。全师在编总人数一共才700余人,这其中另有200多红六军团的伤病员,而且武器弹药也不敷富足。
师长是王光泽,段苏权任政委。段苏权是湖南茶陵县人,比王光泽小了13岁,其时,他才只有18岁。
段苏权
王光泽常年生活在茶陵县,两人也算是老乡,相互早有耳闻,相助起来也是得心应手。1934年10月29日,两人向导着不敷千人的黔东独立师,脱离了酉阳县的南腰界,计划向中心区域靠拢,目的是制造出大队伍运动的假象,吸引对头并举行牵制,为红二、红六主力军团做掩护。
不敷千人另有200名伤病员,若真引来了敌军重兵,又当如何自保?
完成任务壮烈牺牲
在之后的近10天里,为了能制造出主力队伍的假象,吸引来对头的重兵,黔东独立师可以说是勇猛又嚣张。
为了干扰对头的判断,只有不敷千人的部队,竟然时常主动出击。冷不丁的突然出现偷袭,制造的动静还很大,在对头还摸不清楚情况的时候,迅速将敌军打散,然后再会合气力消灭其中的小分支。
靠着操持周密的游击战打法,黔东独立师果真将对头耍得团团转,让对方摸不清楚自己有多少军力,乐成地拖住了对头,为主力图取了名贵的转移时间。

但他们毕竟人太少,装备也不敷,为了出其不意不被对头发现,选择的门路往往也很偏僻难走,数十场战斗接连不绝,钻深山、穿密林、攀悬岩、翻高山-----不绝的高强度运动,紧绷的精神状态,各人也早已是精疲力尽了。而他们面对的,却是数十倍不止又休养良好的敌军。
1934年11月26日,在接到任务的近一个月之后,王光泽向导早已人困马乏的黔东独立师,去攻打秀山县邑梅镇。
这一次,战斗很不顺利,因为频繁的被神秘队伍偷袭,镇子里早就设下了匿伏,最后中了匿伏不说,反面另有贵州军阀王家烈和四川军阀刘湘的部队追击,前后夹攻,损失惨重。
段苏权也在这次战斗中被子弹打穿了脚面受了伤,难以行走了,通讯员李通珍将他背离了阵地,厥后他找到了一个隐蔽山洞养伤。养好伤之后,他所属的独立师早已转战到别处,他只好拖着伤脚,一路乞讨艰巨行走,才终于找到主力军团,成为黔东独立师的幸存者。

好不容易突出重围,27日,又在松桃迓驾石号坡遭遇了一波对头,失利。28日一早,王光泽带着残部来到了川、湘接壤的大板场,其时晨雾弥漫人生地疏,却又再次遭到了对头的匿伏。
这一次突出重围,比及薄暮集结时,全师已经只剩下百余人了,这百余人还各个伤痕累累精疲力尽。
若前面另有匿伏追兵,岂不是要全军覆没?就是出于这种顾虑,王光泽决定化整为零,让各人分散突围逃命,若谁有幸能一路平安的出来,就自己去找大队伍。
各人依依不舍,但终究是明白王光泽的苦心,王光泽目送战士们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以后,方才独自脱离。
分散突围以后,有不少战士在路上都遇到了追兵,以至于最后只有几十个人顺利与主力军团会合,其他人全部都壮烈牺牲了。

而王光泽目送战士们脱离以后,也一个人踏上了突围之路。他在天亮的时候,来到了四川省秀山县的上川,这里隔断赤军主力所在的湖南省已经接壤,眼看胜利在望,他也加快了脚步,却就在这时,遇到了一伙民兵团。
“老乡,你这仓促忙的是要去哪里?”
眼看就能蒙混已往,他却照旧被叫住了,对方人多势众,只能停下来应对。
王光泽来到重庆作战也不外才一个多月,这期间也没有时机打仗太多的当地老乡,但若开口说话,一旦口音袒露,便会招来猜疑。于是面对盘问,王光泽只得实验用重庆当地方言答复。
“你这口音也不像我们当地人呀,现在是非常时期,你照旧跟我们走一趟吧!”
就这样,王光泽被民兵团强行押走了,将他带到了永兴乡公所,在那里,他被人认出了身份。
这一段时间,黔东独立师神出鬼没四处作战,不少兵团都在他手里吃过亏,王光泽早已是台甫鼎鼎。听说他被捕,驻扎在酉阳县龙潭镇的川军第二十一军直属第四旅旅长田冠伍,急遽就派出部队将王光泽给押走了,并电报给川军头目刘湘报功。

1934年12月21日,蒋介石发来电报,要求当地驻军将王光泽“就地处决”。
田冠伍接到命令以后,便用绳索将王光泽捆在了椅子上。在被捕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因为威武不屈,田冠伍早已命手下对王光泽举行过严刑拷打了,还在他的脚踝处,用烧红的长铆钉钉上了极重的脚镣。
此时的王光泽,已经非常虚弱了,田冠伍的手下,抬着他来到了酉阳县龙潭镇邬家坡村附近荒山上的一株泡桐树下,也就是这时,外出的小男孩杨先富碰到了他们,见证了这一汗青事件。
王光泽就这样被杀害了,他壮烈牺牲,时年只有31岁。至于他是否完婚有无儿女,没有找到相关方面的记录。
王光泽没有归队,所有人都不忍去想他已经被杀害的大概,在新中国创建之后,酉阳县委便接到命令,多次举行寻找,却始终毫无所获。就这样,王光泽的骸骨,一直在泡桐树下甜睡了48年之久,才终于重见天日。

王光泽遗骸被发现这件事,不但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中央高度重视,而开国少将段苏权,曾经的黔东独立师政委,在听闻此事后,更是伤心欲绝潸然泪下。
第二年,王光泽的遗骸被移送到义士陵园安葬,而他脚上的脚镣,也被珍藏在博物馆,成为那段光辉汗青中的名贵文物。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王光泽师长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