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回复: 2

共享单车涨价,到底啥时候是个头?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成就
威望
0
贡献
42
主题
56
精华
0
走币
160
积分
383
注册时间
2022-4-10
最后登录
2023-9-22

建功伟业

发表于 2023-6-23 08: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许多人上下班必备的交通工具,依靠它办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近段时间各大共享单车都在悄悄涨价,有的甚至涨到了一小时6.5元,比公交还贵。本文作者对此现象举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资助。
什么?共享单车又双叒叕悄悄涨价,甚至贵得快让人骑不起?
克日有媒体报道,不少都会共享单车骑行半小时花要2.5元,1小时骑行代价涨到了4.5元,其中上海的滴滴青桔甚至到达了6.5元。而大部分都会,公交票价1-2元起步,地铁2-3元起步。共享单车骑行代价,已经比同里程的公交、地铁票价贵了。
网友们纷纷惊呼骑不起,质问共享单车厂商,你们当年宣称的“骑行让生活更优美”初心去哪了?你们这一年年的涨价,啥时候是个头?
关于涨价的来由,共享单车厂商不谋而合地表明为“资本上涨”。2022年1月,哈啰单车率先宣布骑行套餐卡涨价,幅度从20-50%不等,来由是“行业普遍的运维人力投入和产物折旧资本增长”。半年之后,美团单车全面临标哈啰单车,把骑行套餐卡调解到相同代价水平。来由也如出一辙,“由于硬件和维护资本的增加”。
对于它们的这种说法,大多数网友并不认同。他们比力认可的一种观点——共享单车的做法就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恶习,先烧钱恶性竞争搞垮对手,实现把持之后再涨价收割用户。

01涨涨不休,市场把持照旧涨价有理?

共享单车涨涨不休,到底是市场把持的一定照旧涨价有理的效果呢?厂商说的“硬件和维护资本增加”又是否属实?
我们都知道,定价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一部分,受到市场格局和竞争态势的影响较大。
遥想当年,各家杀入共享单车市场都有着差别的小算盘,拉新用户、偷袭对手、打造流量入口等等。因为投资的小黄车反水,滴滴不得不亲自入场,以免被后路包抄。美团在低谷前夜接办摩拜,有还资本人情的身分,但也看好它在本地生活市场的流量入口前景。而哈啰更是拜托了阿里在出行范畴的重望,希望它能挑战滴滴、截击美团。
美团和滴滴靠近下半场才入局,但其时仍然有众多中小对手。要快速甩开它们,简朴粗暴的代价战是最有效的打法。共享单车不赚钱、大把亏钱不要紧,团体可以用市场费用或其他高代价业务利润来补贴它。共享单车0.5毛起步,1元包月不限次,动不动尚有各种免费优惠。羊毛出在猪身上,作为消费者固然高兴。
但现在共享单车早失去了流量入口的光芒,只剩下了出行业务属性。没有团体输血,厂商不得不正视其资本问题,想实现盈亏平衡,必须放弃原来的低价战略把代价打上去。正好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和滴滴青桔(以下简称三巨头)占据了95%的共享单车市场,这就给网友提供了口实,被怒骂先烧钱形成把持再涨价,倒也不算太冤枉。
那么目前共享单车三巨头的行为是把持吗?这个问题很严肃,有须要认真分析再下结论。
首先没有发现三巨头有把持协议、滥用市场支配职位、限制竞争等把持行为。只是从市场会集度而言,共享单车市场有点像是寡头把持,三家占据95%的绝对份额。三家份额相近,靠近433的格局,以此估算出的HHI指数(盘算方法:主要企业市场占率的平方乘以10000后再相加)约莫为3400,低于市场把持的国际尺度线4000。
其次,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把持职位,还取决对市场范围的准确界说。比如某小型小区只有一家便利店,但谁也不会将它视为小区的把持者,因为消费者走出小区就能去别家购买,还能在网上下单。再比如餐饮街上只有一两家盖浇饭,同样不能说它们行业把持,因为盖浇饭只是大餐饮下的一个细分市场。
共享单车是都会交通出行的一部分,受到公交、地铁和私家单车(电单车)甚至是网约车等替代品的竞争,将其放在都会交通出行下分析更为科学。消费者有着充实的自由选择权,其权益并没有因为共享单车涨价受到明显伤害。在新闻中,就有一些网友体现自己将抵抗共享单车的涨价行为,改坐公交、地铁,大概自己买辆自行车出行。
因此,虽然它们占据了95%的绝对份额,但正如美国法院在世纪审判中认定微软不具备把持职位的来由一样,共享单车厂商是小市场(共享单车)中的大鱼,但在大市场(都会交通出行)却仍然只是小鱼。共享单车厂商没有形成事实把持,那么借把持涨价收割之说也不应该建立。
同时,厂商说的“运维资本上涨”确实是事实,而且幅度应该还不小。
早年哈啰CEO杨磊在担当媒体采访时曾体现,一辆单车逐日运维资本为0.3元,天天每辆车的折旧资本是0.6元。二者相加差不多就是0.9元,平均每辆单车创收1元钱就能覆盖资本,看起来资本并不高,实现盈利也不难。需要指出的是,共享单车的运维资本是会随着羁系政策、人力资本、市场情况等诸多因素而厘革的。
杨磊披露信息的时候,共享单车行业还处于粗放式谋划阶段,比谁的车数量更多、铺的区域更大,谁就能得到领先优势。所以它们往往把单车往大街一扔,只是举行潮汐调治和问题车报修,运营资本很低。
运营资本低于共享单车企业是功德,但对于社会却是一场灾难,太过使用公共资源造成了公地悲剧。各人应该都对当年的单车围城尚有印象,地铁、车站等交通节点附近车满为患,严重影响周边地域的交通秩序,还形成安全隐患。当年我提出过《是时候向共享单车收取公共资源占用费了》的发起,以改正由此带来的负外部性。
于是,有关部分一连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比年来,各地对共享单车行业的管理思路大要归结为两点:一是总量控制、动态调解;二是强化科学羁系,提升企业精致化管理水平。前者有效地淘汰了无序供给,挽救了公地悲剧;后者则提升了行业服务水平,但同时也大幅抬高了企业的运维资本。
比如北京,它将中心城区共享单车投放规模控制在旺季不高出80万辆,同时加大了对共享单车企业的行业羁系,强制他们到达全过程数字可视化管理、95%单车及格率、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等高尺度,并创建起常态化稽核机制。以快速响应为例,它要求企业在吸收到重点点位车辆调治任务后,在5分钟内响应、1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处置惩罚完毕。这意味着各家企业必须在全市的重点点位上摆设包罗人员、单车、运输工具和仓储园地等在内的响应能力。显然,这需要非常大的前期投入和高昂的一连维护资本。
其他都会未必到达北京的羁系尺度,但都比早年要严格许多,实际运维资本大概到达了之前的数倍之高。单靠提高运营效率,很难实现盈亏平衡。为了覆盖高运维资本,涨价就势在必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而言,共享单车涨价确实有理。
至于它们说的“硬件资本增加”,则有偷摸概念的嫌疑。共享单车的硬件采购资本,这些年整体呈下降态势。早期因为批量小和配套不成熟等因素,一度每辆资本高达数千元,厥后随着规模经济和市场会集度的提高,采购资本不绝下降至数百元。2016年小鸣单车团结首创人邓永豪透露的数据是400元,而按杨磊天天0.6元折旧估算出的资本是650元左右。两者相差了6成左右,但仍属于同一量级,其差异应该是盘算方法、质料和工艺等差别造成的。
近两年自行车生产行业无论是原质料照旧人工资本都没出现上涨,而羁系部分也没有加装新部件的要求(GPS定位、物联网等是早年就提出来成为行业标配),因此共享单车硬件资本上涨一说不实。
厂商口中所谓硬件资本增加,应该是指单车报废期到来而引发的又一轮新车采购。2017年起,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求共享单车实施3年强制报废政策,以保障用户人身安全。从2017年算起到现在已颠末去了6年,如今正好是第二轮换车高峰期。大规模的更换新车显然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支出,于是偷换概念把它当成提价的又一个来由。
顺便提一下,滴滴青桔是最后下场的大玩家,它的新车比例更高,面临的换车压力相对美团和哈啰而言要小一些。这大概也是它涨价往往比别人慢半拍的一个原因吧。目前它的套餐卡代价仍然停留在之间的行业平均线上,不外我想再过一年左右时间它会跟上,因此到时它的换车周期也将到来。

02贵到骑不起?其实并没有

在最近的共享单车涨价新闻中,最常用的关键词就是骑不起。共享单车涨价不假,不外贵到让各人都骑不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美团、哈啰和滴滴青桔三家共享单车的产物大要分为两类:单次骑行和套餐卡。单次骑行的计费方式为起步价+时长费。套餐卡的品种较多,差别天数下的各种限次卡和畅骑卡(不限次)。通常选择畅骑卡的用户较多,因为它在有效期内不限次数,而且单次限时长达120分钟,更为划算和方便。
比年来共享单车涨价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单次卡涨得多,套餐卡涨得少;中远途涨得多,短途涨得少。
根据红星资本局整理的资料,本年1月23日起,美团在成都地域实行新的计价尺度,之前起步价1.5元包罗时长为30分钟,如今调解为15分钟;超时加价从1.5元/30分钟调解为1元/15分钟。这也是目前许多都会的收费尺度:起步价1.5元含15分钟,超出15分钟后每15分钟加收1元。
上面的图表更加直观,涨价后,15分钟内的骑行不受影响,15-30分钟涨了66.7%,30-45分钟上涨了16.67%,45-60分钟涨了50%。除了15-30分钟受起步时长影响较大外,大要上出现里程越远涨得越多的特点。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套餐卡的调价上。依旧是来自于红星资本局的整理数据,哈啰单车和美团单车在2022年调解后的代价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剔除美团90天卡调解前代价低于同行20%的因素之后,二者7天卡、30天卡、90天卡的涨幅分别50%、40%和20%,出现出天数越多涨幅越低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天数卡只是底子代价上调,日常的优惠折扣仍然存在,也就是说用户购卡实际支付的要比底子代价低。从实测的效果来看,各家的优惠力度还不小。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杭州的美团、哈啰和青桔优惠代价,折扣在4-5折,有些甚至更低(差别手机、用户的页面代价大概差别,仅供参考)。
药理界有句话广为人知,叫做“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同样,在讨论共享单车涨价时,也需要相识用户的骑行时长、消费偏好等情况,才华分析出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规智库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要都会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陈诉》显示,共享单车平均单次骑行时长10.7分钟,单次骑行平均间隔1.5公里。而三巨头代价调解后,15分钟内的单次骑行代价稳定仍是1.5元。对于多数单次用户而言,他们日常骑行的代价没有受到影响。
另据艾媒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结算骑行费用方式中,体现选择单次支付的消费者为36.6%。这说明,套餐卡用户才是占比6成以上的大多数。而综前所述,因为套餐卡涨幅较小,加上下单有优惠折扣,涨价影响并不大。新闻有受访者体现,他的套餐卡实际续费比之前只高了3元钱,天天多花一毛钱左右。
为什么我们感觉共享单车涨价很高呢?因为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往往会借某个网友的例子来虚拟算账,并将此营造为涨价假象告诉各人。
比如有报道这么说:“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如天天骑单车上下班,按照20分钟骑行时长盘算,每个月22个工作日需支付110元左右,而此前仅为66元。若不开套餐骑行卡,3个月所耗费用就能买一辆自行车了。”
咋一看似乎很有原理,但现实中这种人通常不存在。因为一个人天天两次20分钟骑行,那他会在优点的鼓励下选购畅骑卡。即便没有折扣,每个月支出也不外是25元。这位所谓算账网友,在涨价之前不会花66元冤枉钱,又怎么大概在涨价之后主动贡献110元呢?
因此,这样的举例毫无意义,现实中用户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代价方案,来淘汰底子价上涨的影响。媒体之所以这么做,要么是写稿时没有仔细查证,要么就是为了制造噱头来得到流量关注。
确实地说,共享单车是涨价了,但对于大部分用户影响有限。受影响较大的是单次支付中远程骑行的消费者,而他们的人数较少,应该不会高出总用户的5%。

03厂商的阳谋:争抢存量、代价歧视、业务转型

看到这里,大概有不少网友会好奇:既然厂商涨价之后整体影响很小,那它们何苦多此一举,去惹得用户不爽、风评不佳?
除了实现提升营收之外,三巨头比年的涨价行为,尚有着其他明确的目的性。虽然三家独大,但市场竞争仍然猛烈。前面也有说过,除相互之间的阵地战之外,还面临着与其他替代出行方案的竞争。如何破除份额大却营收低、亏损高的僵局,是三家厂商共同眼前的难题。
目前观察到的动态是,它们正有意识地通过代价的鼓励机制,引导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以实现既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来突破僵局。我将其称为阳谋。
阳谋1:通过低价套餐卡留存长期用户,稳住根本盘、低沉未来谋划风险。
在共享单车的代价体系中,相对单次骑行,套餐卡的平均骑行资本低得多,而且天数越长的套餐卡越自制。历经多次代价上调,无论涨幅照旧平均代价都低于单次骑行。对于长期骑行的消费者而言,代价诱惑无疑是巨大的。
仍以新闻举的“天天两次20分钟、每月骑行22天的网友”为例,单次骑行下来每月需要花110元,而对应7天卡、30天卡、90天卡的每月耗费,在没有优惠的情况下分别为60元、35元、30元,仍可以节省45%、68%、73%的资本。有优惠折扣的话,这位网友还能省更多。使用优惠折扣购买30天卡,用户每月骑行10次就能赚回本,非常划算。
这正是共享单车厂商的一个阳谋。通过代价鼓励机制,它们鼓励长期用户和骑行次数较多的用户从单次骑行转向套餐卡,引导7天卡用户转向时间更长的30天卡、90天卡,从而锁定大批存量用户,并将颠簸较大的零售收入转化为更稳定的会员收入。
共享单车套餐卡用户已经到达6成以上,但还不敷,因为这是存量市场竞争的关键。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共享单车市场活泼用户到达3亿,可供挖掘的新用户不多了。未来拼的是产物体验和服务,抢的是存量用户。谁能抢先一步牢牢夺下更大的套餐卡根本盘,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阳谋2:通过代价歧视,分流中长里程单次用户,以延长单车使用寿命。
共享单车的强制报废寿命为3年,有报道称其骑行总里程上限为1000公里左右,但实际上许多单车对峙不到就被迫提前退役。单车使用寿命受到产物质量、恶劣天气、情况腐蚀、呆板磨损、不妥使用等因素的影响。除了提高设计制造工艺和运维管理水平之外,还可以另一个方法来延长单车使用寿命。如果用户每次骑行的里程相对比力短,那么就能够有效地延长单车的实际使用寿命,从而实现增效降本。
因此,它们在代价调解时,有意识地朝着这个目标靠。我们前面有看到,中长程骑行的单价上调幅度最大,半小时、45分钟、1小时的代价,甚至高出了同间隔地铁。部分网友的愤愤不平、扬言抵抗,其实这正是它们希望看到的效果——通过代价歧视的机制,将这一部分用户引导到其他交通出行方式上。
阳谋3:引导单次用户,向盈利前景更好的共享电单车业务转移。
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大都会外,共享单车公司在许多都会同时运营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业务。相比汗青包袱重、各种踩坑的单车业务,共享电单车业务的盈利情况要好得多。
共享电单车入市较晚,玩家们从共享单车的恶性竞争中吸取了教导。一开始共享电单车行业的运营就比力规范,收费尺度更为科学(未推出畅骑套餐卡),相互之间没打猛烈的代价战,加上轻松省力、速度快的骑行体验感优势,它的周转率也更高(有新闻报道称到达了共享单车的两三倍之高),所以很快就创建起了盈利模式。
2020年1月,松果出行CEO翟光龙宣布,“松果出行已经一连两年实现了全面盈利。”随后的同年7月,哈啰也宣称其6月日单量达400万,并已实现业务盈利。
如果你是厂商老板,自然会产生把客户转到电单车业务的想法。三巨头就是这么想的,而且付诸了行动——涨价。之前共享单车对电单车有一定的代价优势,吸引了许多代价敏感用户,而在调价后这个优势被突破了。许多都会30分钟代价为2.5元,30分钟能骑3-6公里。而电单车半小时才2元钱,骑行间隔最长近10公里(共享电单车最高时速20公里)。
消费者在二者之间会怎么选?肯定直接骑电单车走人,还能省5毛钱。被阳谋2分流的中长里程用户,一部分被导向共享电单车,左手换右手,肉照旧烂在自家锅里。
有人大概会说,各人都去骑共享电单车了,那共享单车不就浪费了嘛。放心不会的,一方面庞大的套餐卡用户继续在使用,资源并没有浪费;另一方面共享单车正当换车期,可以淘汰在换新车上的投入。
留存会员用户、低沉运营资本和业务升级,3个阳谋在方向各有偏重,同时又形成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团结、降本与增效同步的战略体系。

04 涨价根本到头,共享单车盈利有望

2018年起,共享单车厂商接纳了小步快跑、多次微调的涨价方法,目的是制止引发用户强烈抵触情绪,影响业务的稳定。这也给了用户一个它们比年涨价的不佳印象,许多人关心一个问题:未来共享单车是否还会继续涨价,啥时候是个头?
我的看法是共享单车涨价根本靠近尾声。来由有几点:1、与公交、地铁、共享电单车等替代产物相比,共享单车单次骑行代价已经到了高位,上涨空间有限;2、套餐卡底子代价留有较大的操纵空间,可通过调解优惠折扣来实现销售代价的浮动;3、整体经济情况不佳,用户对代价变得更敏感,有效遏制了代价上涨;4、随着各地行业羁系常态化,共享单车的运维资本趋于稳定。
未来几年内,如不发生严重通胀的话,三巨头险些没有来由上涨底子代价,除了尚未调解的滴滴青桔套餐卡之外。
事实上,比年来共享单车行业的整体谋划状况在不绝好转,最重要的指标是周转率的提升。2021年北京市的共享单车整体周转率提升至日均3.3次,而此前仅为0.9次。其他都会也有类似的体现,沈阳甚至高达6.3次。这表明行业羁系不但杜绝了行业乱象、改善了公共情况,同时也资助企业提升了运营效率。
早在2016年,我总结共享单车实现盈利的3个关键点,在于规模、资本和用户体验。如今三巨头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力成熟,规模足够、体验及格,只是在资本控制上尚有所欠缺。
可喜的是,在履历了野蛮生长、泡沫破灭、急剧收缩之后,共享单车行业正走向康健、有序的把持竞争阶段,精致化运营正成为行业主调,让人们看到了实现盈利的曙光。
专栏作家
蚂蚁虫,微信公众号:蚂蚁虫(ID:miniant-cn),人人都是产物司理专栏作家。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科技和商业范畴,偏重于企业战略和市场分析。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物司理。未经许可,克制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物司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等级头衔

等級: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成就
威望
0
贡献
47
主题
59
精华
0
走币
173
积分
417
注册时间
2022-4-10
最后登录
2023-9-20

建功伟业

发表于 2023-6-23 0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等级头衔

等級: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成就
威望
0
贡献
36
主题
59
精华
0
走币
195
积分
427
注册时间
2022-4-10
最后登录
2023-9-14

建功伟业

发表于 2023-6-23 1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另外除了共享单车,其他出行工具大把可选。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好了,没啥好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stray仓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允许回帖邮件提醒楼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亲爱的,赶快加入我们吧!
X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公益奉献CG行业领头人-本站已经运营3年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Template by Comsenz Inc.All Rights Reserved. My title page contents

Powered by Discuz!X3.4( 陕ICP备2022002922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